Home 淬煉觀點 【超閱讀觀點】提不出對方要的答案,很可能是你根本問錯問題。《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

【超閱讀觀點】提不出對方要的答案,很可能是你根本問錯問題。《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

by seanreads
0 comments

如果你是百貨公司專櫃服務人員,某天有位小姐上門,想要處理臉上的斑點,在做了皮膚檢測後,你為她慎重推薦了可以根本處置問題的去斑美白化妝品,跟防止復發的護理產品,但她最後什麼也沒買,意興闌珊離開了。

為什麼?

因為她隔天有同學會,想要的是可以立即遮住斑點的產品。

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一種狀況,有人講了半天事情,你卻還是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如果可以,一定很想大聲吶喊「講重點~」而在職場上,表達上有條理、邏輯,能迅速抓出重點的人,也比較能抓住眾人的目光。

因為工作的關係,西恩也經常要面對文字的課題,有的人堆砌了許多華麗的形容詞,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但仔細看會發現對於事實的本質描述非常少;有的人在開頭主詞用到底,但中間的動詞,有的是主詞使用,有的是受詞,讓人分不清楚前後句子的關聯為何?

說穿了,就是每個字詞,每個句子乍看之下都沒錯,但連貫起來就有問題。

因此要談寫作的話,只談技巧,不論邏輯的話,就像是在不穩的地基蓋房子一樣。《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雖然是一本較為生硬的書,但不只探究商業文書技巧,也提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西恩看完後,也整理出善用主詞與及物動詞,活化思考;金字塔訊息,確認溝通層次;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用SCQOR說故事;用防杜潛在型問題讓客戶掏錢等五點,給予大家在商業文案寫作、邏輯思考、客戶溝通等方面的不同思考面向。

善用主詞與及物動詞,活化思考

有邏輯表現力的句子,都是包含主詞與述詞。如果說話沒主詞,一來別人可能會不懂你的意思,二來讓對方自行解釋主詞,相當不保險。日常對話常聽到「好餓喔!」、「很累吧?」我們可以推測出這兩句話的主詞分別是我與你。

但如果是「本公司非常重視與A公司的獨家交易,但最近開始與別家公司交易,讓人非常擔憂。」便會讓看的人錯亂,搞不懂是哪個公司開始與別家公司交易,以及是誰在擔憂?因此為了讓訊息更加明瞭,句子最好都是有主詞,且以及物動詞為主,表達出行為人的動作或是意圖,而藉由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讓思考持續意識到行為者,比如「利益值得期待」,是值得誰期待?進而分析其中的關聯,而非只用「利益值得期待」的模糊說法帶過。

不過,書中提到一個例外:「如果要對方別想、照辦,就可以使用不及物動詞。」例如,搭捷運常聽到的「門要關了」,是使用不及物動詞的用法,我們聽到這句話,多半都只是想著門要關了,趕快衝進去,而不會思考「能否晚一點再關」的問題;不過如果把「門要關了」改成「請注意,車掌要關門了」,是不是當下聽到的反應就不一樣了呢?

金字塔訊息,確認溝通層次

書中提到的金字塔結構運用技巧,主要是把一件事情,拆解成三個層次,分別為主要訊息、關鍵訊息與次要訊息。優點是可以俯瞰整體邏輯,並且可以確認每個層級的訊息是否有遺漏或是統合。

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確認雙方的溝通主題是在同一層次。因為主要訊息、關鍵訊息與次要訊息其實是相對的概念,或許對你來說,「本公司應該併購B公司」是主要訊息,但對對方來說,你的主要訊息「本公司應該併購B公司」下的關鍵訊息「因為B公司擁有本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術」,才是其關心的主要訊息。

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關注的重點,主要在設計具有邏輯與說服性的文書同時,並將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交織於故事中,毫無疑問,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這本書的精華。

作者將問題解決步驟分五個步驟:

一、發現問題;二、設定具體的課題;三、列舉並檢測此課題的替代方案;四、給各式替代方案下評價;五、實施解決策略。

在發現問題方面,作者認為問題區分恢復原狀型、防杜潛在型與追求理想型三種。

西恩用白話的說法,比如事情原本的狀態是100分,恢復原狀就是不良狀態已經出現,必須想辦法讓已經低於100分的狀況恢復成100分;防杜潛在型就是現在雖然是100分,但如果不做處理就會惡化,因此要想辦法維持現狀,防止惡化;追求理想型就是現在也是100分,但我們要想辦法,讓它超過100分。

看起來不難懂,但這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必須要能確認對方的問題,並且解決對方的問題,才是好提案。

問對問題非常重要。如果有個東西損壞,我們把它當成恢復原狀型處理,問是誰弄壞的?並不能解決事情,還不如用追求理想型的方式,問要如何修復?更能積極處理問題。另一方面有可能對你來說是追求理想型的問題,對別部門來說卻是防杜潛在型,反而對對方造成壓力。

而在為問題設定具體課題方面,則要依照問題類型做出不同處置。恢復原狀型:掌握狀況 (緊急處置) –分析原因–根本處置–防止復發。防杜潛在型:假設不良狀態–誘因分析–預防策略–發生時的因應策略。追求理想型:確認自身的強、弱項–依實力選定目標–決定目標順序。

用SCQOR說故事

作者提出用SCQOR說故事,這部分可以對應到問題解決的五個步驟,如果接收者對於SCQ的認識理解不足,那就要增加解說長度,較有利於溝通。

Situation(設定狀況):介紹主角,不論好壞都先寫出目前穩定的狀態。Complication(發現問題):描寫失去穩定的混亂,確定問題類型。 Question(設定課題):針對這個問題,確認對主角而言,重要的課題為何?

O、R部分目的在於找回失去的安定感,用故事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是恢復原狀型的問題,那麼故事要提到說明狀況,才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如果是防杜潛在問題的故事,一定要分析誘發原因;追求理想的故事,一定要說出實施策略。

Obstacle(克服障礙):描寫替代方案的立案或實施等課題的解決過程。Resolution(解決、收尾):將克服困難而達成的提案,定位為課題的解答。

用防杜潛在型問題讓客戶掏錢

對於用哪個問題,讓客戶願意花大錢,作者的看法是,沒有人願意花大錢,只為了「恢復原狀」,但如果你幫客戶追求理想,客戶卻很有可能因為缺乏急迫性,而延後處理。

最好的方式,是把高價商品或服務,定位在防杜潛在問題的預防策略。原因是,一來對方可以從成本效益與迫切性的考量,正當化自己購買高價服務的理由;楞方面,基於迴避損失的心理,人們對於如何不賠一百萬的方法,會遠比如何賺一百萬來得有興趣。

西恩後見

先了解、確認問題,問題就解決一半

回到文章開頭的故事,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很多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問錯問題,後面的解決方案就沒辦法對症下藥。故事中客戶想要的是救急–恢復原狀,但專櫃人員提供的是防止復發–追求理想的方案。專櫃人員的方法沒有錯,只是並非當下客戶最需要的。

因此,未來遇到問題時,可以有意識分析問題是恢復原狀型、防杜潛在型、追求理想型的哪一種,從而思考處置方式為何?最重要的是,這些問題必須是對方關心的問題,而非你自己關心的,這樣才能有效命中問題核心。

不論先鋪陳或結論,都要先引起對方興趣

作者認為,商用故事的說明應該是RSCQOR,先導入主要訊息R(解決、收尾)開始,再開始SCQ(狀況、問題、課題、克服),最後再以R收尾。優點是一開始先說結論,除了會讓對方比較安心,即使自己在中間論述較不清楚,對方也運用他的思考能力,將後續說明連結到結論。

但不論是先提R結論或是先S狀況說明,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引起對方興趣,願意繼續聽或讀下去。運用在文章寫作上,西恩發現,同一本書的讀書心得,有的人開頭是先提這本書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的哪個部分,有的人引用書中的精華,沒有對錯,只要用得好,讓人願意讀下去就成功了一半。

恢復原狀型、防杜潛在型、追求理想型 vs 時間管理四象限

看到作者分析問題類型分為恢復原狀型、防杜潛在型、追求理想型,及其處理方式時,西恩不只一次想到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追求理想型,就像是時間管理四象限「重要但不緊急」,比如閱讀,總是被排在最後的順位。作者也說了,如果你幫客戶追求理想,客戶卻很有可能因為缺乏急迫性,而延後處理,還真是異曲同工之妙。

但很多時候,追求理想型當下看似是沒有急迫性,只要願意開始提出追求理想型的問題,卻可以減少恢復原狀型問題的發生。而防杜潛在型問題,就是要藉此打造出一套作業系統,減少恢復原狀型問題的產生。

只是救急有其急迫性,是事情逼著你去做,雖然不是太好,但這股被動的動力遠大於主動追求理想。另一方面,主動追求理想,好像沒做也不會怎樣,頂多維持現狀而已,所以躺在沙發上看影片,實在遠比看完一本書,再花時間寫心得來的容易許多阿!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