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已經成熟又競爭激烈的產業,你會怎麼逆轉勝?
日本安克公司在行動電源這個紅海市場中異軍突起,靠的是擅長「後來居上」的領導人——猿渡步。他在《一位思考》這本書中分享了讓人異軍突起的六大習慣:
- 整體優化:養成大局思考的習慣,練習作出有利整體的選擇與判斷。
- 創造價值:養成每天成長1%的習慣,一年後的成長就會擴大到37.8倍。
- 學習:養成「思考學習」和「反學習」的習慣,讓輸出品質大幅提升。
- 因式分解:養成假設、回溯與快速反應的習慣,解鎖高效工作技能。
- 對1%精益求精:養成向上看齊的習慣,徹底釐清99%和100%的不同。
- 偷懶:養成適度偷懶的習慣,學會放鬆,結果有時會比想像得更好。
這次我特別想談談裡面關於「學習」的部分。
勤於思考培養地頭力
作者認為,輸入X地頭力=輸出的品質。
「地頭力」乍看之下,會直接聯想到「地頭蛇」,其實它指的是不靠既有的知識與方法,對於未知領域,也能依靠自己的頭腦和常識,了解事物本質與問題根本能力作出反應。
這代表在輸入知識同時,也得讓這些知識跟現實情境結合,避免淪為紙上談兵。想要培養地頭力,關鍵在平時勤於思考。例如進餐廳用餐時,可以觀察店內狀況、菜單跟員工,並從來客數、客平均單價、營業天數、成本等角度,思考「餐廳利潤有多少?」或是星巴克推出內用第二杯半價等活動時,思考其原因。另一方面,自問自答也能建立問題意識,培養懷疑前提的能力。
想建立問題意識,可延伸閱讀:【超閱讀觀點】掌握四重點,用好問題讓對話有深度–《精準提問》

反學習的重要性
除了勤於思考提升地頭力之外,作者也提醒我們:真正厲害的學習者,不只學得快,還懂得「忘得對」。
多數人都知道要學習,但較少人重視「反學習」——也就是刻意忘記自己原本習慣的知識與模式。
作者以日本棋王羽生善治的話為例:「不要陷入自己擅長的棋路。」這提醒我們,如果老是依靠過往的成功經驗,可能會讓自己在面對新情境時失去判斷力,也讓我聯想到蒙格常說的,「當你手上只有鎚子,那眼裡的東西都會是釘子」,如果我們用過往成功的經驗去處理之後的遭遇的事物,雖然會比較舒適,卻不見得是正確的解方,因為事情的前提有可能不一樣。
猿渡步也曾試圖把自己成功打入行動電源市場的方法套用到掃地機器人上,卻發現完全行不通。原因在於,掃地機器人單價高,消費者在意的是信賴感與售後服務,而非價格戰或快銷策略。
作者分享三個反學習的步驟:
- 發現之前的方式不可行,或是由旁人指出這件事。
- 虛心接受自己的發現或是旁人的指正。
- 分析以前的方法哪些部分能繼續使用,以及無法再使用,並加以修正。
其中兩個關鍵是:「保持虛心」與「釐清原因」。他強調,我們不應該接受任何「莫名其妙成功(或失敗)」的結果,每一次成功或失敗,都必須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後見
這一章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是把知識裝滿,而是懂得拆解、懷疑、更新。「地頭力」與「反學習」看似對立,實則一體兩面:前者訓練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後者提醒我們不要活在過去的成功裡。
我們也可以反思,在生活與工作中,是否也有一些「慣性操作」其實早就不適用了?我們不能只靠過去的方法贏得未來,唯有保持學習的彈性與思維的彈性,才能真正「後來居上」。